原标题:魅族社区(魅族社区下载)
导读:
互联网浪潮下,传统行业的未来在哪里?互联网浪潮下,传统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第一节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是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 随着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
互联网浪潮下,传统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互联网浪潮下,传统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第一节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是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
随着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当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对于曾经居高临下的传统商业企业而言,要么主动转型,要么被动颠覆。很多先知先觉的传统企业开始“触网”,一路踉跄地尝试做电子商务、做新媒体营销,但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真的那么容易吗?传统零售行业受电商冲击最大,在众多零售企业中,真正转型的或者说有转型成功迹象的,只有少之又少的苏宁云商、银泰百货等企业。大部分零售企业,要么转型方向不明,要么积弊太多,失去了转型的动力,只能充当一只温水中的青蛙。在浩浩荡荡的互联网浪潮之下,一面是互联网企业的高歌猛进,一面是传统企业触网的慷慨悲歌,上演了一场大变革,大变革时代的绝妙交响。当互联网的冲击不断加深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思维范式,也就是“互联网思维”。我们对它的定义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绝不仅仅是在天猫上开个店、在微信开个公众号那么简单,这些都是转型的“皮”。转型成功的核心要义就是传统企业必须基于互联网影响下的产业发展、消费行为变迁,对整个企业商业模式重新思考,对内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升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背后贯穿的是一整套新商业思想,即互联网思维,才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根本。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成败与“基因”无关
对于互联网浪潮,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其实都面临着几乎无限的机会,当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PK到底谁胜谁负?支持互联网企业的往往是“基因论”者,认为传统企业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因而难以转型成功。支持传统企业的往往是“资源论”者,认为传统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线下终端和行业经验,是互联网企业难以取代的。可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科学。因为很多传统企业,自身基础的商务环节没有做好,导致转型过程中,低效环节得以放大,难以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打法,这和互联网无关。同时也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由于缺乏对传统商业本质的理解,进军传统行业也是屡屡败北。在互联网企业的“野蛮打法”下,传统企业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按部就班地夯实商务环节,因为市场竞争不仅则退,“快鱼吃慢鱼”。这要求传统企业必须加速用互联网思维去重塑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弯道超车。不管你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谁能够充分理解商务本质并且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去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条,谁就能够赢得这场商业竞争。
未来将不会再有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所有行业、所有公司都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思维层面。传统企业,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与互联网企业抢生意,而是自身怎样利用互联网完成转型和升级。
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就像电力和道路一样。互联网不仅仅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
第二节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是商业人性的回归
工业时代是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为标志的,企业和商家合伙向消费者倾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尽管也会根据市场回馈进行调整,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周期。而互联网时代,传统销售与传播环节已经变得更加透明公开,企业将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反客为主,拥有了消费主权,企业必须以更加廉价的方式、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顾客是上帝”不仅仅是一种终端服务概念,而是整个设计、生产、销售链条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企业通过买通媒体单向广播、制造热门商品诱导消费者的模式行不通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
第三节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是一项系统工程
传统企业“触网” 应避开四大误区
1.微信微博营销不等于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的本质还是营销。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就必然要完成整个营销体系的梳理,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服务体验等。如此,在传播环节,运用互联网营销工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提升传播效率。
2.网上开店不等于电子商务
电商是什么?“企业利用电子网络科技技术和相关技术来创造、提高、增强、转变企业的业务流程或业务体系,使之为当前或潜在的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电商是一种方法而非目标。增加销售当然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绝不是电商的唯一目标。传统企业应认识到电商具有的五大价值:增加和顾客的互动交流、在线品牌拓展、增加服务价值、降低成本、增加销售。如果让销售一叶障目,就极易陷入开网店、出更多产品、打价格战的怪圈之中。增加和顾客的互动交流、在线品牌拓展、增加服务价值才是传统传统企业发展电商之因,而增加销售和降低成本是随之而来之果。否则,增加销售不过是无源之水。电商战略应作为企业战略,企业应该利用电商渠道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全过程,进而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流程的根本性变化提供支持。
3.信息化不等于互联网化
在传统的信息化时期,企业强调的是如何用技术使得内部生产和外部销售更加智能化,专业化;而在互联网化的时期,企业必须认识到员工在生产和销售中的作用,也必须重视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反馈。
传统企业“触网”的四重境界
传统企业“触网”的四重境界
A传播层面: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本质还是营销,营销本质是就三个问题:消费者是谁、消费者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消费者需求。互联网作为工具,解决的是这三个层面运营效率的问题。从BBS到SNS,从微博到微信,互联网产品的变化让传统企业主眼花缭乱,各类名词层出不穷,移动营销、新媒体营销、社会化营销……其实无论怎么变换,都是传播层面的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形式、通过合适的媒介、传递给合适的人"。
2.渠道层面: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实质意义上的元年,应该是2003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之下的8848网站,生不逢时,当时的互联网环境和消费环境,还难以支撑电商企业的生存。2003年"非典"之后,诞生的一批电商网站,如淘宝、京东,才真正开启了全面电商浪潮。但是,电商绝不仅仅是淘宝、天猫,理想状态应该是一种全渠道电商。所谓全渠道,就是利用所有的销售渠道,将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购物体验无缝联结,最大化消费过程的愉悦性。它既有电子商务固有的优势,如丰富的产品、搜索、比价、社群互动、顾客评价等,也有线下门店的优势,体验、面对面的咨询沟通、更佳的环境氛围。也就意味着,品牌商应该在各个渠道、各个终端,给消费者提供一致的消费体验。传统企业做电商,应该做到内外部的协同。企业要考虑的是客户在全渠道电商形态下的购买行为是什么?并以此来改变产品、业务单元和区域导向的组织结构。
3.供应链层面:C2B
在互联网深度影响了传播和渠道环节之后,产品和供应链环节也开始被重构了。通过前端与消费者的高效、个性、精准的互动,倒逼生产方式的柔性化以及整条供应链围绕消费者的全面再造。
对于制造行业,用户通过互联网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产品研发和设计环节,为企业决策做支撑,典型的就是小米手机。对于服务行业,用户通过互联网会将用户体验的建议反馈到服务提供方,为服务优化提供支撑,通过大众点评给餐饮店的菜品提建议促其改进。这两种模式,就是典型的C2B模式。C2B模式,是典型的消费者驱动模式。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是广义上的B2C模式--以厂商为中心,而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则是C2B--以消费者为中心。
4.价值链层面:互联网思维重构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构企业经营的价值链。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在经历了传播互联网化、渠道互联网化和供应链互联网化之后,必然要经历整个经营逻辑的互联网化。也只有完成了整个经营逻辑的互联网化,才可能真正做到转型的成功。
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企业“价值链”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用户和品牌商之间得以更加便捷地链接和互动,用户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厂商价值链条各个环节。那么,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传统的价值链模型就会被互联网技术和思维进行重构,经过互联网化改造的“价值链”,最终变成“价值环”。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模型(1)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模型(2)
互联网思维开启新商业文明
过去20年,互联网主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可以称之为消费互联网的时代;那么未来20年,应该说到了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每个行业都要被这样的一种互联网所改变。企业的智商就是能够在整个互联网上不断获得和加工数据的能力,企业的运行逻辑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
早在2010年阿里集团10周年的庆典上,马云就以“新商业文明的力量” 发表演讲。他认为开放、透明、分享、责任是新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让商业回归人、回归生活,是新商业文明的梦想。未来所有的商业运作都将围绕着人而进行,商业将重新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活的逻辑将支配商业的逻辑,不是在竞争中争夺机会,而是要在生活中进行选择和创造;新商业文明让消费者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人,让小企业也成为幸福的源泉。未来存在于现在,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当消费主权时代真正到来,当“用户体验至上”成为商业运行的重要法则,我们的商业社会真的发生变革。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带领我们驶向这场新商业文明的时代。“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将是新商业文明时代的指导思想。互联网思维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智慧。未来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要以互联网思维为起点。
第一章 用户思维(核心)
第一节 从品牌运营到企业经营,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互联网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
用户思维的三个法则:WHO-WHAT-HOW
Who:目标用户是谁?(市场定位)
What:目标用户要什么?(品牌和产品规划)
How:怎样满足目标用户需求?(体验打造)
第二节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屌丝”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真屌丝”,往往体现在生活状态上。一种是“伪屌丝”,多体现在心态上。互联网让“小众”变成“长尾”,即使再小众的产品,在互联网的聚合下,都能找到和你爱好相同的一大群人。得“屌丝者”得天下有三层含义:第一我们要充分重视真“屌丝”群体,他们聚合起来的消费能力惊人。第二要了解“屌丝”的心态,在归属感、存在感和参与感上下功夫。第三要意识到到互联网“长尾经济”的厉害,再小的群体通过互联网聚合起来的力量都不容小觑。
第三节 法则2——兜售参与感
参与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与设计中,即C2B模式;另一方面是让用户参与到品牌传播中,即粉丝经济。
1.C2B模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中
阿里集团COO张勇认为真正的C2B是真正利用消费者需求的聚合,能够改变整个供给模式,效率发生提升。C2B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汇聚个性化的小众需求,前段实现“定制化”,后端采用灵活的精益生产方式,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工业化生产。例如:海尔集团推出“我的冰箱我设计”,不到1个月,就收到00多万台的定制冰箱订单。
2.粉丝经济: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中
“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粉丝”也需要经营。要想从“粉丝”身上获益,必须善于“养”粉丝,善于和“粉丝”互动。社区是营造用户参与感的基础,话题和活动是主要手段。品牌真正需要的是“粉丝”,而不是会员。价格带不来忠诚,积分也留不住会员,最有效的会员模式就是打造品牌“粉丝”自组织。
互联网时代一旦去中心化完成后就会由“粉丝经济”过渡到“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底层密码就是让一群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社群模式使得社会的多样化和个人的归属感得到自然的平衡,人类走出部落,在孤独了几千年后,重新在社群中找到存在感。
第四节 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
品牌建设的过程,就是打造用户体验的过程。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无论渠道还是终端,都应围绕用户体验设计。
产品方案化:要基于目标消费者种群和特定需求组合解决方案。
渠道物流化:将渠道物流效率升级为消费者价值体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终端体验化:终端不再是提供货架,而是成为打造体验价值的线下平台,一方面完成互联网无法承载的体验效能,另一方面创造体验情感价值和议溢价。
消费社区化:利用互联网“人以群分”的自然淘洗特性,细分人群精准定位,进行互动,打造社区。
“用户体验至上”要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即贯穿各个渠道、各种终端、各类媒介,以及用户使用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用户感受。例如:三只松鼠。
最后,一定要注意用户体验要前置,要让用户感受得到你做了什么。
第二章 简约思维
第一节 大道至简,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策略
简约思维,包含三个要素:看起来简单、用起来简单、说起来简单。
第二节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这是一个“信息过剩”,“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在“无限的信息”中攫取“有限的注意力”,就是要求我们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必须“一击即中”,专注才有力量。
选择不做什么跟选择做什么一样重要。
专注意味着放弃,但最终往往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也是舍与得的哲理。
每个企业的资源有限,为了获得相对强大的竞争优势,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以便获得战局中关键点的相对优势,然后以关键点的胜利带动全局胜利。互联网时代,效率与速度决定一切。战术与资源的聚焦是决战的秘诀。抓住关键点,赢得主动权,才能用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收益。
品牌的背后是细分市场,即便是世界500强企业也只服务于有限的客户。对于企业来说,围绕自身的资源优势,挣属于自己的那份钱,是企业的本性所在。《新定位》一书列出了消费者五大思考模式特征:
1.消费者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
2.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3.消费者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会买跟别人一样的东西,免除花冤枉钱或被朋友批评的危险。
4.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
5.消费者的想法容易失去焦点。多元化品牌战略可能使消费者模糊原有的品牌印象。
总之,用户接受信息有限,产品宣传“简单”就是美,一旦形成定位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可能为所有顾客服务,细分市场并正确定位是品牌胜利的必然选择。唯有定位明确,消费者才会感到商品有特色,有别于其他产品,进而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唯有定位明确的品牌,才能成为某一层次消费者文化品位的象征,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例如Roseonly)
第三节 法则5——简约既是美
产品设计:做减法。
包含两个方面:外在部分,外观足够简洁;内在部分,操作流程足够简化。
简约意味着人性化,因为人性是懒惰的。
第三章 极致思维
极致就是匠人精神。极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超越用户预期。
好的产品会说话。让用户尖叫的好产品一定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痒点、兴奋点之一的需求,并且有极致的用户体验,用户愿意去分享解决这种需求的新鲜感、快感甚至荣誉感,分享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引爆流行”,口碑营销就是如此。
好产品一定是抓准用户需求的。这里要注意,刚需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不断变化的过程。用户需求会随着用户理解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而改变,对刚需的理解包括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敏锐捕捉,有一种方法就是消费者参与产品决策。
第三节 法则7——服务即营销
超越期待和同理心
第四章 迭代思维
第一节 从敏捷开发到精益创业
敏捷开发是通过小项目不断进行迭代、循序渐进地开发。不追求完美,允许有不足,尽早将产品推到用户跟前,接收反馈,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迭代思维的本质,是要及时乃至实时地把握用户需求,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动态地产品调整。主要有两个原则:
1.小处着眼,微创新。
2.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第二节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微创新,就是产品的单点突破,产品可以不完美,但要能打动用户心理最甜的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何实现微创新?
1.一定要以用户思维为前提
微创新不是漫无目的的小创造,而是以改善用户体验,击中用户痛点为前提。
例如:360杀毒
2.从细微的需求出发
发现用户的问题,解决问题,哪怕就是一个微小的点。
3.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
产品初期,不能大而全,而是做自己能做到的,并把它做到极致,才有机会去做别的。
4.不一定是一炮而红
要持续的微创新,要有相应的产品线接续。
第三节 法则9——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是一种力量,快乐以后能够掩盖很多问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快速迭代,是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以最快速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最新版本中。对互联网时代而言,客户需求快速变化,不能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需求,而应该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迭代不断让产品功能丰满。所以,才会有微信在第一年发布了15个版本,扣扣保镖3周上线的记录。
怎样做到快速迭代?
1.基于用户反馈:直接或间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意见,产品开发的决策权交给用户。
2.管理创新保障效率:如扁平化管理
以快制胜是互联网迭代思维思维一种体现。通过快速迭代,使产品更早地出现在用户跟前,收集到的用户反馈也使得用户需求痛点不断被刺激到,从而实现用户更高的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
第五章 流量思维
第一节 流量的本质
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关注度。传统零售行业的选址,本质是抢占人流量的入口,互联网经济一样,是一门流量经济。流量是所有商业模式得以改进的基础,缺乏流量基础则一切无从谈起。流量做上去了,就意味着足够的用户关注度,就像亚马逊,京东一样,开始好几年都不赚钱,都是在花钱砸流量。只有流量真的达到一定规模,也就意味着体量足够庞大了,年销售规模达到几百亿的时候,就获得了更大的与资本博弈的筹码,也就有能力去获取更多的资源。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这就是流量带来的价值。
第二节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
1.免费是为了获取流量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免费是获取流量的主要策略,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的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一旦用户对产品或网站产生了粘性,就会在网站上或者产品上进行内容创造,这些由用户创造的内容更加吸引其他用户参与,这就是大众点评网的核心竞争力。
2.免费的玩法
A在别人收费的地方免费,别人赚钱的地方亏钱。
传统的免费更多的是一种促销手段或噱头,新型免费是一种长期的产品价格策略,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服务永远不收费。例如QQ的聊天、百度的搜索,这种核心业务永远免费。
B“羊毛出在狗身上”
免费本质上是不存在的,而是将产品价值链延长,免费是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典型的手段。真正的免费只实现了费用承担者的转移。互联网上免费的商业模式,是把产品价值链延长,你在别人收费的地方免费了,就要创造新的价值链来收费。
C.零利润也免费
3.免费的两个原则
A.虽然免费,但产品本身要过关
越免费的东西,用户选择成本越低,用户抛弃成本也越低。越是免费的东西,越要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把它做到极致。
B.免费是最昂贵的
免费生财首先需要巨额资金量,否则企业无法正常运行。另外,经营者还要有前瞻性,明确哪里可以赚到钱。此外要注意当免费成为习惯时,付费就很难,所有不要轻易尝试免费策略。
第三节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任何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随之带来新的“商机”或“价值”,这也是互联网独有的“魅力”。
QQ从一个聊天工具先是变成了一个社交平台,再成为一个媒体巨头,然后变成了娱乐帝国;同样是在腾讯,微信又一次从聊天工具社交平台,然后又成为了媒体平台、游戏平台、然后又增加了支付,成为了无所不能的交易平台。
量变带来质变,这就是用免费或者成本价销售带来的用户规模之后的新的可能性,这种质变会影响到周边一些其他传统行业,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
第六章 社会化思维
第一节 社会化商业时代已然到来
社会化媒体是“互动式”在线媒体的总称,本质是“用户即媒介、用户可参与并创造内容”。社会化思维是指组织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以及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法则12——社会化媒体,重塑企业和用户沟通关系
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特征是人基于价值观、兴趣和社会关系链接在一起。公司面对的用户是以网状结构的社群形式存在的。
1.基于平等的双向沟通
微博是跟用户沟通的平台,要认真“倾听”,才知道如何对用户“说”,以及“说什么”。用户关心自己发了信息是否有人反馈,要认真对待用户的反馈。
2.基于关系的链式传播
微信的成功在于不像微博那样把关系“做大”,而恰恰是“把关系做小”,让每个人与不同的圈子和个体紧密链接,把微博的“弱关系”转变成“强关系”,然后通过无数个高粘性、高活跃的“小网络”变成一个基于“紧密关系”的“大网络”。
3.基于信任的口碑传播
口碑宣传威力巨大的原因是信任。从心理学上来看,人们都有通过增加信任来降低交易成本的潜意识需求,所以“人靠谱所以东西靠谱”的概念早就被企业通过明星代言的方式用了好多年。社会化网络把每个人都变成“高可信度”的节点去影响小范围的人,而这会在传播信息之外形成非常强烈的购物引导。社交平台的力量,是信任的力量。
3.基于社群的品牌共建
社会化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资源占有,而是人的聚合。所以未来商业的布局,一定是基于客户群落(社区)展开。
品牌社区是连接品牌和用户需求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认知、兴趣、反馈、购买。在为客户提供平台的同时,品牌也同时积累了用户对品牌和产品的各种反馈意见和看法,为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支持。例如:NIKE+社区,品牌社区是“企业搭台,用户唱戏”。企业表现出乐于并易于沟通的形象,利用更适合自己用户的内容策略建立社区,然后通过社区的运营管理发现并鼓励品牌支持者成为自己品牌的“传道士”。魅族在社区运营方面非常成功,几点经验如下:
A.重视社会化社区的建立和运营,通过市场、公关手段引导用户进入社会化社区。
B.不仅在社区中提供客服等基础服务,还要把网友留下,还要有老板等人物的亲身介入。
C.培养网友之间的关系是运营的重点,用户关系把用户留住。
D.互动是重中之重,但要找好互动的切入点。
除了线上社区,线下社区也一样,例如苹果体验店。乔布斯说,它不只是“简单”的商店,而是苹果顾客交流意见的场所,体验新产品的梦幻之地。
小结:首先,随着社会化媒体个人表达性的增强,用户的意见和体验对其他用户的影响日益加强,企业广告对用户购买力的作用下降。企业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已结束,用户从被销售对象到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一分子,是参与者、传播者及创造者。其次,企业品牌和用户沟通的逻辑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前,企业按照“知道——购买——忠诚”的方向运作,花很多钱让人知道,让他们购买进而成为忠实客户。但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每人个人都是代言人,传播按照“忠实用户——扩大知名度——更多用户”,社会化传播是基于用户的传播。
第七章 大数据思维
第一节 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一切皆可数据化
互联网公司的最大魅力在于,网上的行为全部都可以被“追踪”和“引导”。通过对线上浏览、分享、活动、购买等信息的分析,网上商家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及潜在购买需求(比如网上经常出现的“猜你喜欢”)。用友董事长王文京说:“数据可以说明过去,数据可以驱动现在,数据更可以决定未来”。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一书传达的核心观点就是:缺少数据资源,无以谈产业;缺少数据思维,无以言未来。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的处理能力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法则15——大数据的价值不在大,而在于挖掘能力
大数据思维的核心是充分理解数据的价值,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即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商业价值。
大数据最本质的应用在于预测,即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一定的特征,进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什么。
第三节 大数据驱动运营管理
过去3年里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数据量还要多,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企业如何行动才能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呢?
A.一切生产流程都需要数据化
B.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
C.培养数据挖掘和分析团队
D.建设开放性的数据共享制度
E.战略性的数据资源车储备
大数据服务:从个性化到人性化
个性化的数据让服务变得更为精准,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一人为本”的最好体验,
第八章 平台思维
第一节 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
平台是指在平等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的、资源共享、能够实现共赢的、开放的一种商业生态系统。五个关键字:共建、共享、共赢、开放和平等。
第二节 法则17——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未来商业竞争不再只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平台与平台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方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平台生态圈”不单是构建起一个平台,而是以某个平台为基础,营造出“为支撑平台活动而提供众多服务”的大系统。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平台生态圈都是建立在“更好的满足当前时代的多方需求”的基础上。
如何构建平台生态圈?
A.找到价值点,实现立足。
B.建立核心优势,扩展平台。
C.衍生更多服务,构建生态圈。
在建立起来的平台上,为价值链上的更多环节,构建更多高效的辅助服务,能增强平台的粘性和竞争壁垒,最终可形成平台生态圈。
D.平台战略升级,巩固生态圈。
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变化。将平台生态系统的功能向未来更有价值的价值链环节进行战略转移和倾斜,是保持和增强平台生态系统基业常青的关键。这就需要时时关注产业趋势,关心用户需求变化,时时优化生态圈,做到未雨绸缪。
第三节 法则18——善用现有平台
所有的平台企业一开始都是从满足一个点的需求出发的,先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和权威,成为这个领域最好的公司。然后你发现用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来通过你的产品或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逐步走向平台之路。但这个过程始终离不开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满足,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平台型企业。
第四节 法则19——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
第九章 跨界思维
第一节 跨界成为必然趋势
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跨界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是产业层面,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平台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的发展,使得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即产业无边界。第二是组织层面,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虚拟化组织”的增多给传统组织带来了挑战,组织的边界不再那么明显,即组织无边界。第三个层面,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总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信息传播方式便捷和迅速,大大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我们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跨界的知识储备。
跨界者三个来源
1.垂直整合:指整合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复杂产品很难做到100%的垂直整合,包括苹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垂直整合,垂直整合的优势是更强的控制力、更大的价值分配话语权以及形成稳定牢固的状态。
2.水平扩张:先是水平合并,相似业务的收购、并购;接着是类似可替代业务的开展,例如PC搜索到移动搜索,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最终是位于生产过程同一层级的业务整合。互联网消费型产品水平扩展的终极状态是“满足用户一切可以满足的需求”
3.毫无预警的颠覆
颠覆的力量往往来自侧翼。颠覆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于主流的、热门的市场,而是来自于边缘地带,来自于侧翼。
第二节 法则20——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互联网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互联网金融之于银行,电商之于零售,在线教育之于线下教育,视频之于电台。互联网为什么能够颠覆传统行业?是因为从工具到思维,从产品到人才,互联网都比传统企业的效率要高得多。互联网颠覆本质上是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的重新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构,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结构效率。
从低效点出发,寻找跨界的入口。打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把握跨界致胜的命门。
第三节 法则21——挟“用户”以令诸侯
互联网的跨界,无论是水平扩展还是垂直整合,均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水平扩展是满足用户一切可以满足的需求;垂直整合则是完美地满足用户某方面的需求。
用户数据是跨界致胜的重要资产。用户体验是跨界致胜的关键。
第四节 法则22——敢于自我颠覆,互动跨界
很多传统企业的衰落,恰恰是衰落在既有资源的优势上。这些资源优势方,往往因为资源优势,忽视了用户体验和用户诉求,在竞争中,动作迟缓,仰仗资源,反而忽视竞争力。
自我颠覆,从企业家开始。
来源:能见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本公众号文章仅用于交流学习目的,无意剽窃和抄袭,若涉及版权问题或标记有误,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欢迎各位读者及媒体分享原创好文,与我们进行有偿合作。联系邮箱:593675498@qq.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全文”查看。
互联网转型
俱乐部
微信号:valuewell-1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致力于传播现代管理理念与最佳实践,帮助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互联网转型模式交流群”QQ群号:534443928
长按二维码在线咨询,随时了解最新动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